本篇文章1210字,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
預期成果是受眾在開始課題之前預想的研究成果,例如研究設備的,可能就是一設備,研究工藝的可能就是一新的工藝,配方等。成果表達形式可是一篇學術論文,一個專利,一臺設備,一套工藝流程等,具體在申報課題時有現成的格式。
基礎研究類項目最好不要寫預期成果轉化情況,因為一旦寫了,項目驗收時很可能就要考核,需要使用您的成果的單位提供使用證明、經濟效益等。如果訂定要求寫,本項目研究內容屬于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實施期間形成的成果還達不到熟化,需要進一步根據生產實際來完善。
擴展資料:
留意事項:
《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法人和其他組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所訂立的技術合同,從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的凈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獎勵和報酬,給予職務技術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人員的,應當申請對相關的技術合同進行認定登記,并依照有關規定提取獎金和報酬。
該辦法第六條規定,未申請認定登記和未予登記的技術合同,不得享受國家有關政策。該辦法第七條規定,經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當事人可以持認定登記證明,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經審核批準后,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
請根據引用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成果轉化
請根據引用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推廣實況
目標消費者心理狀態的改變互聯網推廣對人心理狀態的改變主要涵蓋綜合視角和具體示例:一是心理上,指目標消費者群體意識到公司商品與品牌的存在;二是心態上,指目標消費者群體喜歡上公司的商品。這二者用具體的指標去衡量有相當的難易度,因為人的心理不僅很難把握而且善變,所以一般是通過調研來估計相關的效果。衡量目標消費者群體對公司商品或品牌的認識程度和偏好主要有兩個最常使用的指標:印象和點擊,即通過目標消費者群體對公司的推廣信息的反應來衡量。印象是用來說明多少人對宣傳活動產生了印象,點擊則是指多少人點擊了廣告。如今這兩個效果指標也已經成為了比較主流的互聯網廣告計費方式,即CPM和CPC。目標消費者行為的改變隨著技術的進步,網絡推廣專家可以通過技術方法捕捉到人們在互聯網上所有的行為,這為判斷網絡推廣對人行為的改變創造了巨大的可能性。衡量網絡傳播效果最直接的標準就是看對人行為的改變:當人們做出某一個舉動,例如點擊你的廣告,或是購物你的商品,本質上都是從一個行為狀態改變為另外一個行為狀態。狀態的改變是不是符合公司的預期可直接顯示出網絡傳播目的的達成與否。與內向的心理狀態不一樣,行為是外顯的,而且行為改變有淺層次和深層次之分。一般來說點擊廣告是“淺層次”的,而購物商品是“深層次”的。正因如此,品牌聯播認為,網絡傳播效果衡量的核心指標一方面需要直接而且簡明的描述目標消費者群體的行為改變,另外一個方面也需要可以體現出這些行為的深淺之別。正常情況下,這些深淺之別分為四層來描述:流量、參與度、轉化率以及留存度。
[閱讀過本文的朋友還對下面文章感興趣]